• 查询稿件
  • 获取最新论文
  • 知晓行业信息
官方微信 欢迎关注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第24卷  第11期

显示方式:
12306互联网售票系统的架构优化及演进
朱建生, 王明哲, 杨立鹏, 阎志远, 张志强
2015, 24(11): 1-4.
摘要(2562) PDF 3750KB(4018)
摘要:
12306互联网售票系统是中国铁路最重要的售票渠道。本文介绍系统的体系架构及其在上线初期遇到的性能问题,以及为解决相关问题,改善用户体验进行的几次重大架构优化的思路和实践,同时简要介绍12306在架构优化方面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铁路“互联网+”旅客服务的研究与设计
单杏花, 王富章, 李锋, 李平
2015, 24(11): 5-8.
摘要:
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为依据,分析产业互联网、电子商务和在线旅游发展趋势,重点对铁路客运互联网业务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铁路客运互联网服务的重点措施和服务设计内容,并对铁路客运互联网服务平台结构进行了设计。本文的分析和设计对铁路制订并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铁路互联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铁路局级客票系统双活架构的研究
徐东平, 李琪, 刘相坤, 李聚宝
2015, 24(11): 9-13.
摘要:
铁路局级客票系统目前部署于铁路局的同一物理机房,系统处于单中心运行状态,一旦机房环境出现故障,客票业务连续性难以保障。本文着重分析和研究铁路局级客票系统业务、结构和数据同步关系;结合虚拟化技术,设计了铁路局级客票系统双中心双活架构,该架构具备系统可靠性高、系统规模扩展灵活、系统处理能力快速等优点。
集群节点动态调整技术在互联网分区集群中的研究
苗凡, 朱建军, 戴琳琳
2015, 24(11): 14-16.
摘要:
针对售票高峰时期对计算资源的需求紧迫,而非高峰时期的需求不突出的现状,提出集群弹性计算的优化方案,满足互联网分区服务器资源充分利用的需求,并对该方案的实现与可行性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虚拟化技术在12306双活数据中心中的应用
刘相坤, 李琪, 徐东平, 李聚宝
2015, 24(11): 17-20.
摘要:
介绍12306互联网售票系统如何使用虚拟化技术从单数据中心发展为双数据中心高可用方面的实践经验。通过实践证明,采用虚拟化技术解决双活数据中心高可用问题,无论是从前期投入还是从后期维护角度看,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OpenStack在新一代客票系统中的应用
戴琳琳, 阎志远, 苗凡, 朱建军
2015, 24(11): 21-23.
摘要:
介绍新一代客票系统采用OpenStack开源软件搭建云计算平台,实现客票系统资源统一部署、管理和维护的系统结构。
铁路互联网售票系统自动化测试研究与实现
冯菲, 李天翼, 于澎
2015, 24(11): 24-26.
摘要:
鉴于铁路互联网售票系统规模庞大、业务复杂、升级频繁等特点,引入自动化测试以进一
铁路客运营销辅助决策系统(铁路局级)关键技术研究
张军锋, 刘士津
2015, 24(11): 27-29.
摘要:
依据客运营销分析的业务需求,结合客票系统的特点,以总体技术方案为指导,采用新理念、新技术,设计并开发了铁路客运营销辅助决策系统(铁路局级)。文章研究数据源整合、统计算法优化、应用负载均衡和系统功能扩展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业务决策的自动化、智能化,有利于提升客运业务分析和决策的效率。
Java类动态加载机制在铁路互联网售票中的设计与实现
王拓, 杨立鹏
2015, 24(11): 30-34.
摘要:
铁路互联网售票系统已经成为重要的售票渠道,部分高并发业务(比如余票查询、订单查询、常用联系人查询等)运行在分布式内存数据库集群中。由于业务逻辑维护优化的需要,业务代码需要频繁调整,通过重启服务的方式部署新代码新业务,耗时相当长。为提高运维效率,在研究Java类加载机制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适用于铁路互联网售票系统的代码动态部署模块的设计和实现过程,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并进行了总结。
通过日志比对快速定位业务问题的方法
苏燕
2015, 24(11): 35-37.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通过日志比对快速定位业务问题的方法,通过构建高效的日志处理流程,过滤噪音数据,对关键字进行人工识别,实时地对日志信息进行解析,准确定位业务问题,并根据业务问题提供解决方法,提升了业务故障处理效率,降低了人为维护带来的不便。
基于HTML5技术的手机售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邢国军, 周自昌, 顾洁, 张锐, 吕占民
2015, 24(11): 38-41.
摘要:
介绍手机售票系统采用HTML5开发的原因,从本地存储、截屏与分享、分割线、防止重复触发、导航栏和Tab栏等方面介绍手机售票系统的实现及其实现效果。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铁路自动售检票监控系统研究
王成, 史天运
2015, 24(11): 42-45.
摘要:
本文提出铁路自动售检票监控系统总体框架由基础层、管理层、分析层和应用层组成。利用多维数据分析、分布式文件系统存储和MapReduce计算、复杂事件处理、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对铁路自动售检票系统的故障预警和故障率分析、设备利用率分析、业务优化分析以及OD热点分析、异常旅客识别、设备易用性分析等以旅客行为分析为基础的增值业务,为铁路自动售检票系统的未来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
铁路自动检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王永峰, 化小刚, 李政
2015, 24(11): 46-51.
摘要:
作为铁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自动检票系统在铁路建设和客运运营中受到高度重视。本文结合现有铁路检票系统的实际情况,介绍现阶段铁路自动检票系统的架构、与外部系统的接口,主要业务流程、检票系统的主要功能。
车票快递服务在客票系统中的研究与实现
张晨阳, 张志强, 戴琳琳
2015, 24(11): 52-64.
摘要:
为提升铁路互联网售票服务水平,提出在铁路12306网站上提供车票快递服务,实现旅客在铁路12306网站购票的同时,可以预约快递车票功能,铁路安排专业的快递队伍将车票快递到家。本文介绍车票快递系统的总体方案、系统功能设计以及车票快递的业务流程。
客票系统数据核查策略的设计与实现
江琳, 王芳, 贾静, 初志强
2015, 24(11): 55-57.
摘要:
通过对客票系统的路网基础数据、列车数据、售票管理数据等应用数据进行分类识别,建立一套合理的数据核查策略和处理管理方案,依托可定制的工作流平台定时轮询核查任务,及时准确地将错误数据定位并智能告警,根据核查策略对有问题的数据进行诊断处理和自动修正,最终通过定时核查、告警监控、自动化处理等手段实现对客票系统应用数据进行全面质量监控。
中铁银通卡取号机在京津城际线的研发与应用
王红, 潘浪涛, 赵楠, 王成
2015, 24(11): 58-60.
摘要:
中铁银通卡取号机通过与既有的客票系统和自动检票系统进行通信交互,为持中铁银通卡乘车的旅客打印带有车次、席位和银通卡卡号等信息的凭条。旅客刷卡进站乘车前必须先取得席位号,并在乘车时持乘车凭条和银通卡刷卡进站乘车,对号入座。中铁银通卡取号机投入使用,方便了京津城际站车管理,没有取得乘车凭条的持卡旅客,不能进站乘车。
关键词检索法在客票系统知识库中的应用研究
刘婷婷, 汪健雄, 贾成强, 贾静
2015, 24(11): 61-63.
摘要:
本文介绍客票系统的知识库系统现状和关键词检索法,对客票系统知识库中不同类型的知识如何有效地和各类检索技巧及算法特点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检索方法进行研究。应用这些检索方法将使客票系统知识库的检索达到便捷、高效、准确的效果。
铁路旅客列车票额超售方法的研究
潘跃, 李仕旺, 王洪业, 王梓
2015, 24(11): 64-66.
摘要:
本文通过对铁路旅客列车余票数据的分析,引出超售的票额管理方式,提出可以进行超售的规则及计算方法,最大程度地避免席位虚靡,提高席位利用率的同时实现收益最大化。
沪宁客运通道票额综合管理研究
杜刚
2015, 24(11): 67-69.
摘要:
本文以沪宁(上海–南京)间客流特征为基础,为不同时期的列车产品进行票额配流,保证有限资源的合理运用,使得不同客运产品各司其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铁路客运市场推广策略探析
赵凌云
2015, 24(11): 70-72.
摘要:
本文从西安铁路局铁路客运营销工作实践出发,对如何让社会尽快了解铁路高铁动车组、直达列车、管内公交化开行列车等新产品的快速便捷优势,激发旅客的出行需求,改变旅客的出行习惯,让大量新产品迅速打开市场,赢得市场份额,提升铁路客运营销效果提出了具体应对措施。
席位智能预分策略的研究与实现
胡志鹏, 王元媛, 张志强, 刘文韬
2015, 24(11): 73-76.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席位智能预分系统的功能及预分策略,探讨新的预分策略和预分方法,研究如何实现简化操作流程,提高席位预分管理效率,展望席位智能预分系统的发展方向。通过对预分策略的阶段性调整,使席位预分结果更加接近实际客流值,增加运输企业的收益,提升旅客满意度。
动车组列车换型客运组织工作的思考
廖明聪, 刘未名
2015, 24(11): 77-78.
摘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动车组列车车底上线情况,临时换型时铁路局、站车客运组织工作面临的困难,基于客票系统的广泛运用,提出“多合一”的售票组织方案,从而进一步优化客票系统功能,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影响力,对换型客运组织工作从作业流程、程序功能、信息渠道等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