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询稿件
  • 获取最新论文
  • 知晓行业信息
官方微信 欢迎关注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第28卷  第5期

研究与开发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优化算法的列车智能测试系统技术研究
王超
2019, 28(5): 1-5,10.
摘要:
设计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优化算法的列车智能测试系统,解决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列车系统测试自动化模拟问题。提出的列车智能测试系统,采用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模型和基于分层压缩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详尽介绍构建分层压缩卷积神经网络的具体过程和卷积核优化结构设计。对站场测试用例的自动化模拟实验和测试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优化算法的列车智能测试系统可以优化测试过程、降低人工错误操作、合理分配测试资源、提高测试质量,加快整体系统测试进度的要求,为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未来实现全面自动化测试提供技术保障。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便携式动车组ATP模拟演练系统研究
张彦飞, 苗铮, 李阳阳
2019, 28(5): 6-10.
摘要:
为了解决现有动车组驾驶人员培训设备功能上的单一性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虚拟仿真和触摸屏技术的动车组ATP模拟演练系统,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真正实现了一个系统包含200C、200H、300S、300H和300T的5种ATP,且适配多种车型的模拟软件系统,有效降低了设备配置成本,提高了设备通用性。
车辆运行品质安全监测系统报警车辆联网监控的研究及实现
史晓磊, 蒋荟
2019, 28(5): 11-14.
摘要:
借助红外轴温探测设备分布密集的特点,建立红外轴温探测设备与列检作业场对应关系,通过红外轴温探测设备过车数据与报警车辆数据匹配复示给列检作业场,实现联网监控。对报警车辆推送和销号规则进行分析,开发了联网监控、回填、查询、统计等功能,并在北京铁路局丰台车辆段试用,完善了联网监控方案。
命名数据网络多维命名机制研究
郭瑞彬
2019, 28(5): 15-21.
摘要:
命名数据网络在物联网应用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但其设计之初的一些特点对其在物联网方面的应用具有阻碍。因此,学术界提出在网络层面和应用层面添加一个中间件,增加命名数据网络(NDN)对多维数据的支持能力。基于这一思想,以车联网为场景,验证中间件及其配套算法的有效性,并对相关机制的缺陷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实验仿真,分析名字翻译优化算法和改进机制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算法和改进机制有效提高了NDN应对多维数据请求的性能表现。
铁路信息技术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铁路企业年金信息系统研究与实现
王敬林, 朱韦桥
2019, 28(5): 22-26,30.
摘要:
针对单体架构的铁路企业年金信息系统存在升级迭代复杂、可复用性和可维护性差等问题,在充分分析铁路企业年金管理实际需求和业务特点的基础之上,提出构建基于微服务架构的铁路企业年金信息系统,采用领域驱动设计理念对系统进行微服务拆分,设计系统的总体技术架构,详细阐述微服务架构、前端应用、认证授权、数据存储等关键技术的实现。该系统已上线并稳定运行,关键技术得到了验证。
铁路行业信息化评价指标筛选方法的研究
刘园
2019, 28(5): 27-30.
摘要: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信息化考核方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从信息化考核指标的角度和铁路企业信息化现状出发,分析、借鉴国家信息中心、发改委等不同行业和企业所发布的信息化考核指标,从中分析出企业信息化考核的发展趋势,提炼出对铁路企业有借鉴意义的评价原则和方法,最终提出铁路信息化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该体系涵盖了业务应用需求、技术平台需求、保障体系需求3个方面的内容,指标体系设计上,分别从基础指标和效能指标两个角度进行,在基础指标体系中,从"公共技术平台规划"和"保障规划体系"中提取出考核指标;在效能指标体系中,从效能角度提取战略决策、资源管理、铁路运输、经营开发、铁路建设、综合业务协同方面的指标。这套指标体系配合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将企业未来的重点发展内容落实在具体的考核指标中,使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具有可实施性。
方法与应用
Oracle12C RAC节点损坏恢复方案研究
王健, 王启明
2019, 28(5): 31-36.
摘要:
针对Windows平台下Oracle12C RAC集群节点损坏问题进行方案研究,通过对Oracle RAC原理及易伸缩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多方查阅Oracle技术文档,成功解决了实施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最终实现在不停集群即保证现场业务连续性的情况下,在线恢复集群原有架构,保证核心系统的高可用性,为Windows平台下的数据库系统运维积累了宝贵经验。
AMOS-6000工控机多屏显示的设计及应用
邱锡宏, 秦玉利
2019, 28(5): 37-40.
摘要: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操作显示界面需完整显示所控制对象的站场形状,对于规模较大的站场,单台显示器的显示效果较差,图形、文本紧缩,不便于操作和识别。通过将AMOS-6000工控机的多屏显示硬件高清视频接口(HDMI)修改为视频图像阵列(VGA)接口方式,针对DOS系统,采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驱动和基本图像接口(BGI)文件,实现多台显示器组合显示图形。该方案在京沪既有普速铁路线的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满足铁路枢纽车站、编组站等大型站场的操作显示需求。
网络技术
综合网终端安全准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朱启跃, 金德瑞
2019, 28(5): 41-45.
摘要(6198) HTML (49) PDF 1863KB(121)
摘要:
为解决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综合网终端接入存在的安全风险、IP地址管理问题,设计一套从技术和管理层面解决综合网IP地址管理与终端准入控制等问题的系统,确保综合网稳定运行不受IP地址混乱的影响。同时通过动态ACL集中联动技术、终端安装入网注册客户端,对终端进行准入控制,构建终端可视、安全可信的边界管控,切实解决网络边界安全问题。
通信信号技术
基于TCN消息及过程数据实现WTB总线通信的网关程序设计
刘成瑞, 邹颖
2019, 28(5): 46-49.
摘要:
通过研究WTB总线通信机制,解决WTB总线带宽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利用TCN消息通信机制以及过程数据通信机制,实现WTB总线数据通信的网关软件程序设计。对WTB总线传输的数据量的通信时间计算分析、实验表明,该通信方式增加了基本通信周期内WTB总线传输的数据量,提高了WTB总线带宽利用率。利用TCN消息和过程数据的网关程序设计方式降低了大容量数据在WTB总线上的传输延时和程序开发的复杂度,保证了列车网络系统的可靠性。
车站站场室外场景3D联锁仿真软件设计
宋一锋, 杨扬, 王秀峰, 刘宇, 邓川
2019, 28(5): 50-53.
摘要:
车站站场室外场景3D联锁仿真软件实现了车站联锁控制过程的三维实时动态复示。该软件的设计采用3D MAX软件对各信号设备建模,采用C#编程语言在Unity3D平台下制作转辙机带动道岔转换、轨道电路光带显示及信号机点灯等动画;通过实时接收计算机联锁仿真软件数据驱动车站站场室外3D设备动作,直观地展示排列进路、模拟走车等车站室外作业和几类故障情况的仿真效果,为车站联锁控制系统的教学或培训服务。
计算机联锁进路接近锁闭研究
谢林
2019, 28(5): 54-58.
摘要:
列车接近区段的长短对列车是否冒进红灯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列车运行效率。通过不同站型,研究调车进路、发车进路和接车进路的接近区段的影响范围,针对每组情形设计了接近区段延长的方法和措施,参考继电联锁定型电路,实现了不同情形下的信号机接近锁闭的联锁逻辑,提高列车运行安全。
联锁表人机交互转换模块的可视化设计与实现
曾壹, 杨光, 金海林
2019, 28(5): 59-62.
摘要:
调度指挥系统内部为实现站内设备控制、车次追踪、进路设置等关键功能,需要转换联锁表数据为机器设备可读取的格式。由于联锁数据的复杂性,达到工程要求前机器配置会经过多次审核和调整。本文在详细分析配置制作与校核流程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联锁表人机交互转换模块。模块通过将机器配置可视化为联锁表条目、闪烁光带,以及人机界面勾选框的方式,标示配置信息并记录对表结果,辅助进路有效性检查。模块的人机界面能导入已有配置审核,或根据调度指挥系统需要,输出核对结果为对应的子系统配置文件。人机交互模块的应用提高了文件制作效率,保证了联锁表条目与数据配置的有效对应,在各调度区段车站改造升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反馈。
轨道交通信息技术
基于Anylogic的地铁换乘站集散能力评估与设施优化
孙军艳, 张媛媛, 陈婵娟, 牛亚儒
2019, 28(5): 63-68.
摘要:
为了提高地铁换乘站运作效率,增加行人换乘舒适度,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时的疏散时间,基于社会力模型,采用仿真建模的方法,以某市中心地铁换乘站作为研究对象,模拟其运作流程,综合评估设施设备利用情况,提出引导路线优化以及设施改进的方案,并对紧急情况下的人群疏散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引导路线使行人的总流程时间减少,拥堵现象得到改善;发生紧急情况时的疏散时间减少。该方法零风险情况下,使换乘站集散能力提高。
Docker技术在乘客信息系统部署中的应用
田源, 李樊, 汪晓臣, 赵伟慧, 黄志威
2019, 28(5): 69-72.
摘要:
为了解决乘客信息系统应用软件部署量大、部署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ocker容器技术的软件部署架构。分析了容器技术的优势,结合乘客信息系统的传统结构,设计架构模型。通过镜像制作、容器实例化和仓库私有化的具体实现,验证了此架构的可行性。容器技术的引入,解决了传统软件部署的诸多问题,为乘客信息系统的进一步云化提供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