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istic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rain technical operation time at station
-
摘要: 研究列车在站技术作业时间查定与管理现状,立足实践,设计列车在站技术作业时间写实管理信息系统。基于现有的铁路技术作业相关流程及查定模式和C/S模式,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方法,提出“ 1主1辅3层次4应用”的系统总体结构与分层结构,详细设计了数据获取、数据汇总与处理、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功能,阐述数据结构设计、分布式数据查询优化等系统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该系统可解决部分列车习惯性晚点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列车运行的正点率。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termin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rain technical operation time at the station, and designed a realistic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rain technical operation time at the station based on practice.Based on the existing railway technical operation related processes, determination mode and C/S mode, the overall structure and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1 main, 1 auxiliary, 3 levels and 4 applications system were proposed by using object-oriented system design method.In this paper, functions of data acquisition, data aggregation and processing, data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were designed in detail, the key problems of the system such as data structure design and distributed data query optimization were discussed.The design of this system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habitual delays of some trains, improve the punctuality rate of train oper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
Keywords:
- train /
- technical operations /
- time standard /
- data management /
- system design
-
现代交通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交通建筑包括空港航站楼、铁路旅客站、公路客运站、港口客运站、地铁轻轨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城市公交换乘站等建筑类型,其具有人流量大、对内对外交通联系紧密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文化展示窗口。交通建筑类型较多,本文研究轨道交通建筑公共空间文化展示方法。由于我国前期以满足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对交通建筑公共空间文化展示的内容较少,从1984年北京地铁空间出现了第一幅表现文化主题的壁画到如今轨道交通公共空间文化展示的多样性,以诉说历史和反应科技知识为主。上海地铁内部改建的空间文化展示以浮雕为主,借助灯光展示,表现科技的力量;南京地铁以“演绎传统,现代表达”的方式展现本土文化特色。随着交通建筑数量的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强了文化内涵建设,北京和成都分别出台了《北京市线网公共艺术品规划》(简称《规划》)、《成都市轨道交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简称《成都规划》),指导交通建筑文化展示相关工作。
1 轨道交通建筑公共空间文化展示发展历程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建筑公共空间文化展示主要是在后期装饰装修完成,尚未形成成熟的展示体系。随着轨道交通建筑朝着大量化、交通城市空间一体化、枢纽性、综合性、多样性、大空间特性等方面的发展[1-2],其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功能。从1984年北京地铁第一幅壁画开始到2015年,北京地铁站已经通过传统的雕塑、壁画、LED灯等形式完成60多个车站内部文化表达,使得车站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火车站有天水站借鉴当地麦积山山体的色彩,运用土红色墙砖装饰室内主要公共空间墙面,并通过局部砖块的突出,形成若隐若现的图案纹理,勾勒出细腻的墙面质感。一系列的细部设计,凸显城市记忆,具有很强的辨识性和艺术性[3]。目前,我国轨道建筑公共空间大都设置了壁画、浮雕及公共艺术装置等,增加了建筑内部整体艺术氛围文化内涵的表达。
2 国内外交通建筑公共空间文化展示研究
2.1 国内交通建筑公共空间文化展示研究
我国轨道交通建筑数量庞大,关于轨道交通建筑公共空间文化展示方式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文献[4]从公共艺术设置位置、设置形式、作品材质、艺术设计4个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国台北捷运站公共艺术的发展和完善;文献[5]从材质设计、色彩设计、元素提炼和符号入手,并通过案例分析西安地铁公共艺术设计和地域文化的表达;文献[6]从设计在功能上的体现、在造型上的体现、在材料上的体现、在色彩上的体现入手,并以成都地域文化为代表分析了成都地铁文化特征的展现;文献[7]从形态要素、材质要素、色彩要素、符号要素入手,并通过对成都文化的提取与综述分析了具有成都地域性文化表达的方式;文献[8]综述了国际和国内现有轨道交通建筑内部视觉艺术设计,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视觉艺术表达的和谐性强、艺术性强、人本性强、地区文化传承性强5个共性。
我国轨道交通建筑公共空间文化展示主要是通过后期装饰装修完成,将墙面、地面、柱体作为装饰载体,表现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整体性不够,与周边环境对比略显突兀。南京地铁3号线采用了“一站一景”的主题设计,通过墙面彩绘、浮雕、装饰等形式表现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如图1所示[9];上海地铁13号线采用一个共同的主题,采用“一站一色”,通过所属区域的区域文化、历史事件、人文环境等,通过颜色和特色表达,如图2所示[10]。
2.2 国外交通建筑公共空间文化展示研究
国外一些国家轨道交通建筑内部文化展示倾向于建设阶段一体化融合设计,使其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国外设计人员将顶棚、站台、墙体面、柱体等打造成展现公共艺术的平台,富有盛名的是斯德哥摩尔地铁站,如图3所示[11],运用雕塑、油画、装置艺术等方式表现着当地的文化;俄罗斯莫斯科地铁5号线共青团广场,如图4所示[11],作为莫斯科人流量巨大的车站,将激发民族荣誉感和爱国主义作为主题,表现俄罗斯人的爱国文化[8]。
3 轨道交通文化展示方法—京张铁路沿线
京张铁路作为中国人自主设计的第一条铁路,2019年新京张高铁,沿途设有9个车站,新京张铁路的开通给予了这条铁路站房新的文化展示的内涵,关于文化的表达和应用有牌匾、壁画、折板墙等形式。
3.1 文化展示主题
京张铁路突出的特点是人字形铁路,“天地合德”是中国哲学中对于人的至高理解与追求,新老京张铁路承载了穿越百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及其线路最具代表性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及精神图腾——长城,无不应和“天地合德”精神内核[12]。因此以“天地合德,百年京张”作为京张铁路的文化主题。
3.2 文化符号提取
对于文化的提炼,应抓住文化特征元素的造型、材料、色彩等,也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将其艺术化。在文化的提炼过程中,将文化特征进行高度概括、提炼、简化、抽象化,使其神形兼备,具有易识别性,让乘客直观地感受到设计元素的文化。通过“天地合德,百年京张”主题,从中提炼出具有特性的特色元素、图型、精髓的特色文化符号元素,将提炼后的文化特征通过雕塑、绘画、海报等形式运用到清河车站空间设计中,形成了京张文化特色的空间设计。
作为京张铁路的车站,在文化表达中提取人字形铁路的人字纹,通过不同的重复排列、拼接广泛的应用在车站空间设计中,如扶手装饰中关于“人”字纹的阵列,表达中国哲学对人的理解,如图5所示;在人字纹的基础上加入高铁元素,表现新老京张的变化,如图6所示。老京张铁路独有的里程碑的标识符号—苏州码子也被作为特有的标识提取出来,采用中国传统工艺嵌铜应用于地面,采用印刷的方式应用到电梯玻璃面,表达百年京张的历史。
3.3 文化表现形式
文化运用到车站空间设计当中可以采用2种方式:直接展示和间接展示[13]。直接法就是将所需要表达文化元素直接运用到车站展示当中,使得乘客能够直观看到展示的文化,如通过壁画、海报、室内小品陈列的方式。间接法需要通过对文化元素的提取并进行图像、文字、符号等内容的提炼,运用到作品中,再通过置入建筑空间展示。将不同的文化元素置入到空间布局、界面装饰和色彩以及材料上,通过装饰造型、色彩设计、材质设计等体现出具有文化特性的车站建筑空间,做到环境气氛与功能的统一,将文化元素和公共空间设计结合起来。
3.3.1 装饰造型
由于火车站主要承载的是交通的功能,车站内部空间较为单一,车站内部公共空间艺术和文化的展示很大程度上依赖装饰和造型的应用,比如有规律的列柱就凸显出一定的节奏感,很多空间采用了顶面的形体变化达到装饰目的;在单一的空间内可以充分的运用肌理进行装饰;棚项采用线条等强化空间的节奏感。装饰艺术及造型艺术应当迎合当地的地域文化,使用的造型装饰应当衬托着外部环境,符合当地的文化环境与历史文化。
清河站采用了曲面屋顶造型、抬梁式的挑檐体现着古都的风貌;将人字纹重复的阵列用于墙面铺砖装饰及井盖、屏蔽门等细部,如图7所示。清河站作为北京冬奥会的保障车站,北京冬奥会相关的文化元素也有所体现,倾斜屋脊拼接成了7条滑雪道,如图8所示。
3.3.2 材料设计
在材质设计上,车站空间环境的整体形象,是材料、空间共同体现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象。应用具有文化特性的材料装饰空间环境,使空间能够满足使用功能、审美需求和文化底蕴的功能,是车站空间体现文化效果的重要因素和切入点。材料的设计包含对传统材料的直接应用(如石材、木材等)和现代材料的转译。运用传统材料石材直接贴面等与传统表达形式的结合,体现出了浓厚的传统气息。随着现代材料的发展,越来越多现代材料被运用到建筑中,相比传统的材料,现代材料塑性强,利用这个特点来模拟传统材料的纹理、质感、色彩等。
材料的设计应用包含主体墙面,地面、匾额等。主体墙面通过石材与设计主题的融合,清河站有体现京张主题的壁画和使用两侧折板墙表达北京现代建筑特色的八连屏壁画,如图9所示;八达岭站有表达新老京张主题的砂岩壁画,如图10所示[12]。地面采用现代材质铜板表达百年京张发展史,匾额边框及文字分别延用了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如大漆、掐丝珐琅、嵌铜等。
3.3.3 色彩设计
色彩作为人最主观、最直接的感受,有着强烈的冲击力。和万物的造型外观与材料质感相比,色彩更为优先进入人类的感观,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该依据车站周边环境优先进行色彩设计。色彩又分为主题色和点缀色,运用色彩的对比保持内部与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的协调性,并具有独特的城市魅力,营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空间,让乘客感受到车站这个公共空间的文化性[14]。
京张高铁文化元素在色彩上的应用提取了中国五行中方位对应的颜色,分别是“水墨黑”“青花瓷”“琉璃黄”“冰雪白”“春节红”。服务北京冬奥会、保障北京冬奥会也是清河站的主题任务之一,担负着北京冬奥会“入口”的形象,清河车站采用“冰雪白”作为主体色调,如图11所示;给人清澈通透之感,局部底面镶嵌表达京张文化的“琉璃黄”铜板作为点缀,如图12所示。
4 结束语
在国内车站大规模建设的环境下,本文积极探索文化展示与高铁站房一体化融合设计与应用的方法。针对不同城市所需要表达文化主题的差异性,探索在建设阶段设计出符合地域、主题的文化展示方法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轨道交通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与文化展示的融合设计十分重要,轨道交通建筑中文化展示方法的理论构建能够指导轨道交通建筑文化展示设计,更精确地传播文化。
随着轨道交通建筑发展趋势的变化,轨道交通建筑在城市系统中的作用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早期以满足运输需求为主要目的,使得空间过于单一、缺乏个性,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作为载体开始介入到空间中,从前面以装饰装修方法置入文化元素到现在的空间设计与文化融合一体化设计,体现了文化在轨道交通空间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空间设计本身应该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立足点去考虑,而带来附加价值的公共艺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14]。京张沿线铁路站房从主题的选定、文化符号的提炼及文化表现形式3个方面入手,用不同的表现方式给它赋予了“天地合德,百年京张”的文化内涵,给其他轨道交通建筑文化展示提供了案例。
-
表 1 数据汇总层级及其对象
功能层次 数据汇总对象 铁路局级 各站列车在站技术作业全过程时间数据、各站各单项技术作业时间数据 车站级 本站列车在站技术作业全过程时间数据、各单项技术作业时间数据 表 2 不同级别用户对应的查询范围表
用户权限信息 车站基本信息 行车基本信息 用户基本信息 单项技术作业时间写实数据 在站技术作业全过程时间数据 历史报表数据 铁路局管理员 √ √ √ √ √ √
(注:限本单位)车站管理员 √ √ √
(注:限本级及以下)√ √ √
(注:限本单位)车间(科室)用户 √ √ √
(注:限本级及以下)√
(注:限本工种)√
(注:限本单位)操作员 √
(注:限本级)√
(注:限本工种)表 3 不同层级的本地查询与环比查询对象
层级 本地查询对象 环比查询对象 铁路局 各站单项技术作业时间数据、各站各列车在站技术作业全过程时间数据、报表数据 车站 本站各单项技术作业时间数据、本站各列车在站技术作业全过程时间数据、报表数据 局内其它站各列车在站技术作业全过程时间数据、各单项技术作业时间数据 车间(科室)与操作员 本工种的技术作业时间数据、报表数据 局内其它车站同工种的技术作业时间数据 表 4 不同层级单位业务报表的具体内容
层级 核心任务 具体内容 备注 铁路局 跟踪列车在局内各站的技术作业全过程时间 按车次、按同种性质列车(即同一技术作业类型)统计其(在固定时段内)在站技术作业全过程时间 按车次统计的结果能以车站为横轴、以技术作业时间平均值为纵轴生成曲线图, 按列车性质统计的结果能以车站为横轴、以技术作业时间平均值为纵轴生成柱状图, 以便管理员更加直观的参考 车站 (1)统计分析该站各工种的技术作业时间;
(2)统计分析该站各列车在站车技术作业全过程时间(1)统计各工种(在固定时段内)技术作业时间的平均值、方差;
(2)按车次、性质统计各列车在站技术作业全过程时间的平均值、方差平均值用于衡量技术作业的水平, 方差用于评价技术作业的稳定性。 车间(科室) 统计分析该工种技术作业时分 按员工(工号)、车次统计(在固定时段内)平均值、中位值、极值、方差 按工号统计的结果可生成柱状图、按车次统计的结果可生成曲线图, 以便管理员更加直观地对员工作业质量进行评估。 -
[1] 王健.基于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列车到发技术作业过程查定方法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6, 38(5): 31-35, 5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DYS201605007.htm [2] 罗常津.铁路车站管理信息系统方案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6, 25(4): 22-27. DOI: 10.3969/j.issn.1005-8451.2016.04.006 [3] 张明, 彭小东.广州站列车正点率保障对策分析[J].铁道运营技术, 2018, 24(1): 35-3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DYY201801011.htm [4] 何洁, 陈韬, 王永成, 等.基于技术作业时间协调的铁路客运站技术作业计划编制算法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5, 37(10): 17-2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DYS201510005.htm [5] 张兰, 包文艳, 刘宇波, 等.关于神木北站如何压缩中转停留时间的探讨[J].神华科技, 2015, 13(1): 86-89. DOI: 10.3969/j.issn.1674-8492.2015.01.026 [6] 彭文高.铁路行车技术作业时间标准仿真验证系统研究与设计[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8, 40(8): 59-6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DYS201808012.htm [7] 冉锋.铁路点外上线计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J].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6, 25(11): 19-23. http://tljsjyy.xml-journal.net/article/id/4067 [8] 岳琦均.铁路行车技术作业时间标准仿真系统研究[D].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16. [9] Dewei Li, Winnie Daamen, Rob M. P. et al. Estimation of train dwell time at short stops based occupation event data: A study at a Dutch railway on track station[J].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2016(50): 877-896.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01316315_Estimation_of_train_dwell_time_at_short_stops_based_on_track_occupation_event_data_A_study_at_a_Dutch_railway_station_Train_Dwell_Time_Estimation
[10] Wen-jun Chu, Xing-then Zhang, Jun-hua Chen, et al. An ELMBased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Train Dwell Time in Urban Rail Traffic[J].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15(14):1-9.
[11] 段博韬.铁路行车技术作业时间标准研究[D].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16. [12] Xian-Jun Xia, Zhen-Hua Ling, Yuan Jiang, et al. HMM-based unit selection speech synthesis using log likelihood ratios derived from perceptual data[J]. Speech Communication, 2014(63-64): 27-37.
-
期刊类型引用(6)
1. 佘才高,于百勇,杨旭,易危香,叶慧珍. 出行服务助手在南京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5(02): 111-117 . 百度学术
2. 黄悦,李得伟,徐恩华. 高速铁路旅客智慧出行服务数据体系研究.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4(06): 87-96 . 百度学术
3. 陈瑞凤,史天运,李超,刘小燕,张亚伟,吴首蓉. 铁路智能车站室内定位关键技术研究.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4(12): 160-168+208 . 百度学术
4. 吕占民,李士达,戴琳琳,宋春晓,董兴芝. 基于AR智能眼镜的免打扰列车验票应用研究.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23(05): 64-67 . 本站查看
5. 阎志远,汪健雄,游雪松. 京张高速铁路多模态票务应用架构研究及应用示范.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2(09): 11-18 . 百度学术
6. 方凯,史天运,陈瑞凤,钱克非. 面向北京冬奥会的京张高速铁路旅客服务智能化成套关键技术研究.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2(09): 56-62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