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in turn-back headway in Urban Transit
-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折返能力是影响系统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概述列车折返间隔时间的几种表现形式,包括接车间隔时间、到达间隔时间、发车间隔时间和出发间隔时间,并结合站后折返模式,详细分析各种间隔时间之间的关系。得出选用出发间隔时间作为列车折返间隔时间的结论,并通过仿真对以上分析结果进行验证。Abstract: Turn-back capacity of station was the main factor of affecting the passing capacity in Urban Transit. Several forms of turn-back headway including receiving headway, arriving headway, dispatching headway and departure headway were summarized. Combined with rear turn-back mode, the relation among these headways was analyzed in detail. It was concluded to choose the departure headway as the turn-back headway. The analytical results was validated by simulation.
-
Keywords:
- Urban Transit /
- turn-back headway /
- moving block /
- simulation
-
-
[1] 季 令,张国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2] 金 娟,杨 梅,王长林.基于移动闭塞原理的地铁列车线路通过能力的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8,17(6):7-10. [3] 马 琳,陈德旺.基于单车仿真和作图解析的城轨折返能力分析方法[J].系统仿真技术,2011,7(4):288-293. [4] 张国宝,于 涛.关于城轨列车折返能力计算与加强的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6,19 (4):55-58. [5] 梁九彪.城市轨道交通站前折返能力分析与计算[J].都市快轨交通,2008,21(5):27-30. [6] 刘夏菁.地铁线路的通过能力[J].地铁与轻轨,1995 (2):27-31. [7] 吴懋远,陈 琪.地铁折返站折返能力的确定[J].地铁与轻轨,1996 (1):23-27. [8] 薛 强.列车追踪间隔仿真与牵引计算[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 (10):41-43. -
期刊类型引用(9)
1. 胡威. 深惠城际铁路CTCS2+ATO列控系统自动折返方案研究.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3(07): 97-101 . 百度学术
2. 马冲.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折返能力优化方案研究.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22(06): 76-80 . 百度学术
3. 付严.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计能力分析及优化.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26): 112-115 . 百度学术
4. 李讷. 以西昌路作为起点站的昆明地铁1号线及支线行车组织方案研究. 智能城市. 2021(10): 3-4 . 百度学术
5. 董松. 信号系统提升车站折返能力的研究. 铁道通信信号. 2019(01): 70-74 . 百度学术
6. 曹宏丽. 城市轨道交通站后折返能力影响分析及优化. 铁道通信信号. 2018(03): 93-95 . 百度学术
7. 张帅,杜雯.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列车折返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8(09): 13-16 . 本站查看
8. 王栋,刘实秋. 城际铁路应用无人自动折返技术研究.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18(12): 47-52 . 百度学术
9. 何曦. 城市轨道交通折返站折返能力分析. 时代汽车. 2016(08): 41-43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6)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9
- HTML全文浏览量: 4
- PDF下载量: 628
- 被引次数: 15